马上注册,结识更多赛斯读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是冠嶧的系列讲座,在油管上可以看到。
将陆续上传到冠嶧的微信公众号【云游四海万能人生】
《Freedom實修基礎課》听课笔记 第一堂:實修架構拆解@新竹曼君的家 行动(action):由内而外的价值实现。每一个行动都是价值实现。 片刻点(momentpoint):每一个片刻点都可能被情绪渲染。 练习的目的:在提前的片刻点,及时觉知到。 群体事件:由感受而来,对于群体事件→每个人找自己的感受,找自己利用这个事件的方式/探索自己的主题。 进化:是个体化的。 真正的你:不是依附。 面向:多维度的存在,有不同的人格面向(部分),不是单一的,不去压抑。每天都可能有以不同的人格面向去生活(有意思、乐趣)。重复的事件,以不同的人格面向做不同的尝试。 放松:允许各种可能性流入、流出。 (大脑只是处理器:这个观点,不同意。赛斯说:理性和直觉同时使用。) 原谅:赛斯说,有一天,你们会忘记你们所有的侵犯。不需要原谅,每个人都在体验自己想要体验的。感谢对方陪你演戏,因为剧本是自己写的。不是纠结他如何,应聚焦在我学到了什么。那些让你痛的人,都是我们的贵人。 1, 经验的机制: 请参考《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第五章:经验的机制 以下仅节录自830节: (赛斯文化出版,p.237~238) 你通常认为对一件事的感受(feelings)主要只是对那件事的反应(reactions)。 你很少会想到那感受(feelings)本身可能才是主要的,而那个特定事件却可说是对你情绪(emotions)的一个反应(response),而非其反面。 最重要的是你的焦点(focus),它大半时间要为你对任何一件事的诠释负责。 那么,让我们来做个练习,想象一下,你思想(thoughts)、情感(feelings)、心像(inner images)及幻想(fantasies)的主观世界代表了「岩床实相」,从那儿,个人的具体事件露了出来。 可以说换个方式,由内而外看这个世界。 想象你具体的经验是自己主观实相之具体化,忘掉你所学过有关反应与刺激的事。 暂且忽略你所相信的每件事,而把你的思想(thoughts)看作真实事件。 试着把正常的具体事件看做你自己情感(feelings)与信念(beliefs)在时空中坚实的具体反应,因为,的确是你的主观世界引起了你的具体经验(physical experience)。 甚至那些在知性上同意你们形成自己实相的人,情感上也会觉得在某些地方难以接受这事实。 当然,你们真是被催眠到相信感受是由于事件而来的反应,可是,真相是你的感受(feelings)引起了你知觉(perceive)到的事件。 随后,你当然再对那些事件起反应(react)。 2,片刻点(moment point) 3,依附v.s驯化 摘录自:觉察真我 p.36 4,多重面向
《Freedom實修基礎課》第二堂:自我對話(上)@新竹曼君的家 外在自我:执行者。对有害的敏感、恐惧。讨厌、痛恨的人,最佳配角奖。 大脑:外在感官。 有意识的心智:信念的载体。 潜意识:内在感官←存有。 内在自己:是生活的真正的主导者,剧本的设计者、规划者。最佳编剧奖。 放松、散步:让内在灵感、直觉更容易流动出来,去捕捉灵感。 长期压抑自发性(真实想法 ←外在的信念系统 不该出现的?):会以其他出口表达出来。 情绪由信念而来,情绪不是洪水猛兽,顺着情绪一定可以找到信念。 情绪不是处理的重点→辨识情绪,看到真实的情绪即可。不要害怕情绪。如实观照。 1. 意图了解你自己 intent to know yourself 2. 面对你体验的真实性 Face reality of your experience 第二堂:自我對話(中)@新竹曼君的家 不压抑情绪。 Aggressive: 由内而外的表达。 暴力是:压抑了攻击性,之后的表达。 任何创造的概念,都具有攻击性。 只要你能想象出的就真实存在 想象力是真的超能力:越是与现实差异大,越是想象力的发挥。想象力让你与现实脱钩,体验不同的可能性,给你热情和冲劲。 想象力带来能量,细胞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想象。 个实:【因为力量与行动之点是在你们所了解的这个“现在”,因此,每一天就好像那种透过它的不同窗格而你可以看到许多景色的窗。 每一天的窗都可以被开关,但它是被你目前的心理经验框起来的,甚至当它是关着的时候,光线仍然可以照透它,而照亮你每日的生活。每一天以自己具体而微的方式,包含所有你“同时存在”的线索。现在的自己并非存在于孤立中。 那么,在任何二十四小时内,所有你其他的经验痕迹与面向,会以它们自己的方式出现。你们每一个人在目前的自己之内,都包含了其他“身份”的各面向——有些可能非常明显,而其他的只看得到一点点,例如,在另外一生当中,你专注的能力可能被此生的你认为现在也拥有的,却没有好好地利用。 对某种成就的模糊渴望也许是一种线索,而其所需的特性在你所知的自己里,也是天生就有而未被训练的。以它自己的方式,二十四小时的期间代表了两者:整个一生及许多世的合而为一。象征地说,在二十四小时内,当你与肉身调准的意识,达到了它没有休息而能舒适地处理刺激的极限时,你就“死了”。因此,就时间而言,当你达到了那一点,即你对着地球调准的意识,若没有“更长的休息”已不能够处理更多的资料,而且也不能把它们组织成一个创造性的有意义整体时,你正常的肉体就会死亡。 因此,可以说,每一天都是一次“投胎”,但不止是象征性的——因为通过灵魂与肉身的交会,每一个自己每日都会反映它“转世的”或“同时的”自己。 在一个你可能认为更实际的层面上,这也适用,也就是说,每一日在其自己之内都持有对目前问题的答案。因此,如果你觉察到某个特定的问题(挑战),就可以确定它的解答与问题本身一样,都是在那儿并且可以为你所得,(热切地:)解答只是问题的另一面,而也许是你没有贯注于其上的那一面。甚至在那儿还会有你该采取正确方向的清楚线索——这些将“已在”你的经验之内,却因你这么贯注于问题上,而没有认出它来。 这个对任何一种难局都可以适用。 虽然你是一个个人,而且有自由意志,你却也是另外的你的一部分。你只是现在不与你更大的自己认同罢了。你有自己独特的特性,你更大的“存在”也拥有自己的“原创性”,然而,会有一个你可把它想成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似性”这样的东西存在,因此整体而言,你与其他的自己常常选择同类的挑战——即使是以不同的方式。 以其自己的方式,那么,你多次元存在的其他部分,也是涉及在与你自己多少相似的经验里,虽然,外表看起来情况也许完全不同,他们的经历是潜藏在片刻点的窗户里——片刻点只是你与所知实相目前的交会点。 再次地,你“同时的自己”的探险,在你的意识里会出现为“痕迹”、意念、白日梦或不连贯的意象,有时候甚至为突然的直觉。它们可以被汲取、被拉出来以帮助你了解目前的问题。】 总结复习: ① 消除罪恶感(人工罪恶感):外在自我依附的价值观、信念。罪恶感的目的 ↓ 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反省的一刻。 不要再犯。 当庭无罪释放→ 没有罪恶感,恢复恩宠感。 ② 你包含各种面向。 意图认识自己、面对自己体验的真实。 从情绪找到信念。 不做任何批判。 42分朗读的那本书是《觉察生活?》 分享知识、说服别人的不同。 不要帖标签,不批判、保持开放、提问、好玩。 有别的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