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楼主: 王小沐
收起左侧

[践行心得] 学习灵性/修行/哲学的目的或者意义是什么?

[复制链接]

初来乍到

0

主题

23

帖子

1298

金币

赞助者

Rank: 3Rank: 3

QQ
发表于 2023-8-5 09: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前几天也被我老婆问到了这个问题,说我整天学赛斯有啥好处,我当时没直接回答,呵呵的说,我说了你可能也不太明白。但当时我心里是清楚的,我要不学身心灵,之前在遇到工作、关系、金钱上的问题总是痛苦,老婆说几句不喜欢听的话时自己就生闷气,两口子打冷战,领导在批评一些事情就很烦恼、焦虑,在欲望上永不满足,总想得到更多,等等太多不顺心的地方了。特别这几年,很明显的变化就是,遇到同样的事情,一点也不慌了,当我不慌的时候,这件事情真的就过去了,会朝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赛期有句话,“当你专注什么,你就获得什么”我是深有体会,最近腰疼了两个月,当我不太专注在这些痛苦的事情时候,休息了一段时间,腰痛就恢复了。

点评

是的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这些就是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生活更快乐一些。 在《零极限》中,修蓝博士说,他用零极限让那个精神病院的人都变好了,但那些人从来都不知道为何而好,也不会认识到是修蓝博士用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5 15:20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初来乍到

8

主题

62

帖子

1003

金币

赞助者

Rank: 3Rank: 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3-8-5 15:2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相阳 发表于 2023-8-5 09:48
前几天也被我老婆问到了这个问题,说我整天学赛斯有啥好处,我当时没直接回答,呵呵的说,我说了你可能也不 ...

是的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学习这些就是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生活更快乐一些。
在《零极限》中,修蓝博士说,他用零极限让那个精神病院的人都变好了,但那些人从来都不知道为何而好,也不会认识到是修蓝博士用零极限治愈了他们。但是,他们身心愉悦后,一切都逐渐的变好了。
我们没有办法告诉他们,我们学了赛斯一下子让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东西都在潜移默化的往更好的方向走,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2

帖子

550

金币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3-11-11 2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欧盟
之前看到你的这个帖子,一直想回来着,最近开始第三遍听《与神对话》,正好第一部开篇不久就提到了修行的目的,所以找到时间顺便回复一下。

当然,灵修或者修行,可以带给我们的东西很多,每个人每个阶段需要的东西不同,从中获得的东西就不同。

但我觉得,灵性(Spiritualism)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或者可以说真正的灵性,是“了悟我是灵”,了悟我不是这个肉身,不是这个头脑,而是永恒不灭的、无限的“灵”(或者说“意识”、“本源”、“一切万有”)。而这种了悟不是一种概念上的理解,而是一种“体验”、“经验”(experience),所以不是我们能靠头脑“明白”的,不是能通过“思考”达到的境地,不是能仅仅通过看万卷书、靠“知识”能达到的。因为觉醒的不是头脑(mind),头脑是不存在“觉醒”的,觉醒的是“意识”(Consciousness)本身。“意识”经验到了它自身。而这也是灵魂来到物质世界的原因,它要的是经验,对知识、对自我的经验,而不是纯粹的概念性知识的学习。

所以习惯了活在头脑中、习惯了思维的我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将意识从头脑中(从某种意义来说)“抽离”出来,来打破分离、打破幻象。而这就是我们需要修行的原因之一。比如日常的冥想,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切断我们(意识)对小我(ego)的认同,让我们能更强更久地觉知我们真正的身份(真我、灵),而不陷在头脑中,无意识地、条件反射式地按照头脑的模式对待人与事。这种头脑的认知和模式,大多是后天学习来的,未必都是对我们来说正确和有益的,《当下的力量》的作者艾克哈特·托利称之为“Human Condition”。这一灵性的核心其实就是几千年以来传统灵性大师们的教导,佛陀、耶稣、大黑天等等。

像上个世纪新时代运动前后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的比如疗愈、通灵、灵媒、占仆等等,更多是一种基于对自我和宇宙真正本质某种程度的理解而产生的“工具”、“技术”或者“表现形式”,并不是灵性本身。

当我们能够脱离对小我的认同的程度越大,当我们越能觉知到“我”不是舞台上的那个角色,而是扮演那个角色的演员(再往深一点说,是台下的观众),我们就越能减轻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时精神上的痛苦。因为感到痛苦的不是真正的“我”(灵/真我),而是小我(ego)、那个角色。而那个小我、角色只是幻象。

对物质世界的事物执着的,认为事情应该是某个特定的样子,认为所谓“我的人生”(小我认为的属于它的人生)应该是某个特定的样子的,从来都是小我。只有头脑才会喜欢设定条条框框、某种特定的形式。因为小我喜欢一切在其“控制”中,喜欢安全感。背后的动机是它的“恐惧”(fear)。

所以当我最近开始第三遍听《与神对话》,讲到修行是要让我们不再对结果执着的时候,我受到了不小的震惊,因为这正好是我这段时间才领悟的。之前我不太理解,所以当时这段话没什么感觉就过了。

“修行不等于否定热爱(passion)——修行所否定的只是对于结果的执着。热爱是行在(doing)的爱。行在即被经验到的存在(being)。然而人们常常在行在中创造出什么呢?那就是预期。没有期待的生活,无需某些特定结果的生活,便是自由的生活。那就是神的境界。那就是我的生活。”
“我的欢乐在于创造,并不在于后果。修行并非叫你不要去行动,而是让你再也不需要特定的结果 。”

要脱离对结果、对物质事物的执着,就是要脱离对小我的认同,获得对真我的觉知。当痛苦(suffering)产生时,不是生活出了错,不是“我”出了错,而是因为我错误的身份认同(false identity)。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2

帖子

550

金币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3-11-11 21: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欧盟
《与神对话》提到修行的几个段落,讲的很精彩,我把它贴上来,供喜欢的朋友参考。

尼尔:必须修行才能过上真正的灵性生活吗?

神:是的,因为所有的灵魂最终将会抛弃虚幻的东西,而在你们所过的生活中,除了你们与我之间的关系,一切均是虚幻的。然而,修行并不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自我否定。
真正的大师从不“放弃”某样东西。真正的大师只是将其搁置罢了,就像他处理任何没用的东西那样。
有些人说你必须征服你的七情六欲。我说你只要改变它们而已。前者给人的感觉像是艰苦的训练,而后者则是欢乐的体操。
有些人说为了认识神,你必须征服所有的尘世情欲。然而理解和接受这些情欲就足够啦。厌即是恋。色即是空。
......
......
......
通常一个走在你所谓的灵性道路上的人会显得他好像 已经放弃所有的尘世热爱,所有的人类欲望。其实他所做的是去理解它,看到那幻象,舍弃那些对他没用的热爱——与此同时又珍惜那幻象,因为那幻象给他带来了完全自由的机会。
热爱是把存在转化为行动的爱。它为创造的发动机加油。它把概念转变为经验。
热爱是火焰,驱动我们去表达我们的真实身份。请永远不要否定热爱,因为那等于否定你的身份和你的理想身份。
修行不等于否定热爱(passion)——修行所否定的只是对于结果的执着。热爱是行在(doing)的爱。行在即被经验到的存在(being)。然而人们常常在行在中创造出什么呢?那就是预期。
没有期待的生活,无需某些特定结果的生活,便是自由的生活。那就是神的境界。那就是我的生活。

尼尔:你不执着于结果吗?

神:绝对不。我的欢乐在于创造,并不在于后果。修行并非叫你不要去行动,而是让你再也不需要特定的结果。其中的差异是很大的。
......
......
......
以爱的身份存在是一回事,去做某件体现爱的事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灵魂渴望去做某件体现其本质的事,以便它能够通过它自己的经验认识其自身。所以它将会通过行动实现它最高的观念。
去做这件事的这种冲动被称为热爱。泯灭热爱等于杀死神。热爱是想要说“你好”的神。
但是你知道吗,只要做了那件体现爱的事情,神(或者你内心的神)就实现了其自身,再也不需要别的东西。
人类就不同啦,人常常觉得他需要从投入中得到回报。如果我们打算去爱某个人,没问题——但我们最好能得到对方的爱。诸如此类的。
这不是热爱。这是预期。
这是人类痛苦的最大根源。正是它使人与神分离。
修行者追求的是通过那种被某些东方的神秘主义者称为“三昧”(注:samadhi,也叫三摩地)的经验来结束人神的分离。也就是与神合一,与神相融。
修行者因此舍弃结果 ——但从不曾舍弃热爱。实际上,大师本能地认识到热爱便是通往神的途径。热爱便是自我实现的必经之路。
......
......
......
尼尔:那么修行者的生活是歧途了?

神:话不是这么说的。“修行者”通常含有厌世的意义,而这个含义是错误的。实际上,你无法厌恶任何东西——因为厌即是恋。真正的修行者并不厌世,只是做出不同的选择 而已。这种选择是靠近事物的行动,而非远离事物的行动。
你无法远离某样事物,因为它就算上天入地也会追逐你。因此别厌恶诱惑——只要转过头就好了。把头转向我,遇到任何与我不同的东西你就转过头。
然而你要认识:歧途这回事是不存在的——因为在这段旅程中,你无法“不去”你的目的地。
只是速度有快慢而已,只是你何时到达那里而已,然而即使这也是个幻象,因为并没有“何时”,亦没有“以前”或“之后”。唯有现在,一个永远的恒久时刻,你在其中不停地经验着你自己。

尼尔:那意义何在呢?假如无法不“到达那里”,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那我们到底为什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心吊胆的呢?

神:嗯,其实你们不用担心的。但小心点对你们有好处。只要注意你现在的身份、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如今拥有的东西,并看看它是否对你有用就可以了。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抵达任何地方——而在于发现你在那里,向来在那里,已经在那里。你永远处在纯粹创造的时刻中。因此生活的意义就是创造——创造出你的身份和本质,然后去经验它。
我要说一句 收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QQ|手机版|赛林苑

GMT+8, 2025-4-28 19: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