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十不惑的出风 本文首发自 知识星球(春风的“知识星球” 因为一些限制已暂停更新,现在转移到本站的 【VIP会员尊享区】)
赛斯资料中比较重视“跟随内在冲动”、自发性的绽放,发挥自己的天赋优势、能力、潜能,那么学习赛斯资料人,究竟需不需要有“服务别人”的志向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缘起于我今天参访了东京附近的一家华人修学团体(学习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也有一些通灵信息和灵性知识),和其中的一位志愿者(以下简称老哥)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

我问:老哥你在这里学习了近10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老哥:更多的考虑到别人,服务别人吧。
这句简单的回答触动了我,因为他确实做到了:
l 他忙前忙后,照顾我们,最后一个吃饭;
l 有其他聚会点需要志愿者,他也报名参与;
l 他是开车来的,临走前问我们有没有想一起走的,可以顺便把我们带到车站(省得我们走路十几分钟)。
更让我惊讶的是,我跟他提到赛斯(我现在有个习惯,聊着聊着就聊到赛斯),老哥竟然告诉我他看过赛斯资料,在油管上听过半部《灵魂永生》的有声书。老哥说:他认为赛斯资料跟他在这个修学团体学习的“道”,比较一致,并无矛盾。
(春风和老哥)
他并没有跟我讲太多的道理,但老哥的“身教”触动了我,并引发了我的思考:
学习赛斯的人,究竟需不需要有“服务别人”的志向?
或者说:赛斯对于这个问题,是持什么观点?
我暂且列出几条(以后再逐渐补充,也欢迎伙伴们参与讨论和补充):
l 赛斯说:“如果你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力而为,发挥出最佳水平,那么你真的是在帮助提升所有生命的品质(If you do your best in your own life, then you are indeed help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ll life.)”——第873节
这句话似乎意味着: “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力而为,发挥出最佳水平”与服务他人,并不是两回事。“在自己的生活中尽力而为,发挥出最佳水平”,成为一个榜样,也不是躺平或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也需要精益求精,有点匠人精神的。
l 赛斯反复强调的一个重点是:纪律与自发性的平衡。而不是只强调自发性。
“如果创造力要开花结果,那么在你的创造力背后的直觉和冲动就必须要有纪律(The intuitions and the impulse behind your creativity must be disciplined, if the creativity is to come to fruition)” ——《早期课第2册》第46节
l 赛斯在多处提到一点,其大意是:做任何一件事,“意图”都很重要,都会起作用。
春风的理解是:你立志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固定答案,这跟每个人的“感觉基调”、前世经历、此世投胎前制定的灵魂计划(课题)、这一世的成长经历、是否被外界“洗脑”等等,都有关系。但是,
① “你根据你的信念,创造你的实相”;
② 属于架构二的重要参数之一的“做事的意图”,会起作用。
即,你立志做什么,就增加了成为什么的可能性,或者说,就把那个版本的你、可能的自己,吸引过来让自己体验。
l 从业力法则、万物一体来说: “业,并没有说以牙还牙,业也没有任何惩罚的暗示。业只存在物质层面上,是个人发展的结果,代表的是逐渐成熟的认识,了悟到我们在心理和身体上都是万有的一部分,当我们伤害时,我们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Nor does karma say anything about an eye for an eye, nor is there in karma any suggestion of punishment. Karma is merely in the physical plane, the result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represents the maturing realization that we are all psychically and physically part of All There Is, and that when we wound, it is not another that we wound but ourselves.)”——《早期课第89节》 这里很明显,赛斯省略了后半句话: “当我们对别人好时,我们服务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l 想象力、情绪。立志做什么,不仅涉及信念、思想,还涉及想象力和情绪。想象不出,并且打动不了你,这件事就不容易实现。而对于一件事很有画面感、一想到就能激发出自己的情绪、斗志等,这件事就容易实现。
暂时的结论: ① 如果你觉得你羡慕一个有能量、有能力、有志向服务别人的人,那么就去让你的思想、行为、语言这三者,都朝这个方向努力。 ② 如果你觉得不羡慕,对于接受别人这样的服务也很无感,或者说只想如闲云野鹤般生活,那就去做你的闲云野鹤,不用管别人。
你希望体验什么,想成为什么,这个不用问别人,问问自己的内在,安静下来,倾听自己的内在声音,就知道答案了。
(欢迎伙伴们 留言讨论,说说你的观点,当然最好是引用赛斯资料原文。)
|